《芦花荡》教学设计范文
【教学目的】
1、知识和能力:
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探究人物揣摩性格,欣赏描写环境的语言注重环境的作用。
2、过程和方法:
用人物描写的具体行动来认识人物的性格,揣测人物的心理。
3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:
感悟我们中国人民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,体会人物的英雄气概。
【教学设计】
一、导入
历史上,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。古有黄帝在河北一带活动,三国时的张飞出生此地,宋太祖赵眶胤也是河北诼洲人,近现代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更是涌现了一大批群众英雄,智斗敌人,从容不迫,也就有了以此为题材的电影《平原游击队》《地道战》《小兵张嘎》《黄河绝恋》等。今天我们走进孙犁的小说《芦花荡》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吧!
二、作家简介
(见教学用书的内容)──他擅长写革命年代的小百姓革命的故事。
三、整体感知
1、请同学们认真速读《芦花荡》全文,口头复述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。
2、此文主人公是谁?──怎样的一个小老头(肖像描写)?
请用一个词恰当地概述老人的形象──孤胆英雄。
你心中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呢?
3、课文是如何体现这样的英雄形象?(结合具体语句)
明确:如他爱国抗日的热情,老当益壮的气概。
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 ……此处隐藏836个字……姿态烘托了出来,充满了意志和力量。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,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,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,艺术上融情人景,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。
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,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: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,大的不过十五,小的才十三。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,眼望着天边的北斗。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,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。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,不久又向北飞来。她们长大成人了。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。庄稼的自然成熟,雁群的'南飞北回,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。在生活的道路上,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,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。北斗,既是实在的景物,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,所以多半是夜行军,但同时,它又是一种暗喻:党的光辉的指引。
至于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,表面上看来,似乎离开了具体的斗争环境──那一场跟敌人进行的殊死战斗,其实不然,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,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,把他们致于死地时,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。俗话说景随情移,解恨的战斗必然会在内心萌发出一种轻松、愉快的情绪,此情此景,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眼里,自然会显得格外的美丽了。
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看出,孙犁笔下的景物,不单纯是一种点缀品,而是蕴含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。在他的小说里,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,烘托人物精神境界,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,因而,它们绝不是几颗游离的珍珠,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体。
五、体验反思,拓展延伸
孙梨的作品历来被成为诗体的小说,你能说说道理吗?
扩展阅读诗体小说的另一篇代表作《荷花淀》,写一篇读后感,说说美在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