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后感

时间:2023-07-14 05:11:53
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后感

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后感

几年前,坐地铁时看到“学习是一种信仰”的标语,我被深深震撼了!经常听到要建设学习型城市、学习型学校的口号,学习,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。作为一名教师,更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之事:向书本学习;向同事学习;甚至是向学生学习。我对学习的理解是:学习不单纯指狭义的学习,而是说人要保持一种探究的心理,随时准备接受新事物,迎接新挑战。

学校的德育计划中,几次提到要做“五心”教师——加强师德建设,开展做“五心”教师,建设教师的精神家园。发动教师对照“五心”(对学生的爱心、对家长的热心、对同事的真心、对事业的忠心、对学校的关心)反省自身,梳理问题。如果你认真读了学校推荐了《教育智慧从哪里来》一书,并领会了专家对案例的点评的话,相信你会离“五心”教师越来越近。

一、简单模仿,学以致用

我读完一本书后,认为学习可分三个阶段,一是模仿,二是扬弃,三是创新。

看完案例21《我这样教学生去“爱”》后,我采用的即是简单模仿的方法。案例中写的是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子因喜欢一个小男孩,追进了男厕所,老师就想了一个办法:班会课时,买来一大堆棒棒糖,问谁爱老师,答爱就得到一个棒棒糖,班会结束,老师送出了所有棒棒糖,并给学生讲道理:“既然大家都希望得到同学对你的爱,为什么当别人说爱的时候还大惊小怪呢?谁爱谁,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呀!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。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是兄弟姐妹,我们要互帮互助,共同进步!假 ……此处隐藏758个字……五心”教师不是背道而驰了吗?

三、学而创新,探索教育个性化学生之路

在书中,多次出现极具个性的学生的案例,而且所做之事五花八门,老师们在在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教的同时,又在探索着如何教育好这些学生。在上学期期末及新学期开学初,单校反复强调我们今后的教育是面向个性学生的教育。

杜威提出“学校即社会”,“教育即生活”;陶行知把它颠倒成“社会即学校”,“生活即教育”。可见,社会和学校,生活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,基于此,在教育过程中,应当“把对人的尊重和社会的需要两者协调起来,把教育的个性化与教育的社会化协调起来。”(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《学会生存》)。

我们班的天舒,由一个听不进老师的话、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,发展到能主动发言,能保持课堂纪律的孩子,这中间的经历自是曲折,但如何使这个孩子在“规则中张扬个性”,如何保持这种发展状态,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上学期期末,天舒不小心摔倒,右腿缝了四阵,无法到校上课,我经常与他在电话中交流课文内容。当我得知他搜集了有关《蒙娜丽莎之约》一课的资料时,我就在课上打开手机听筒,让在家中的他与全班同学一起“上课”此时,家中、课堂连成一体,老师、同学和天舒的心连在一起!你说,当你身处这样的集体中,你还好意思总给集体抹黑吗?所以,教育的最高境界就到达了——由他律变为自律。

我想,作为一名教师,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,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,注重学思结合、知行统一、因材施教,创新教育教学方法,采用启发式、探究式、讨论式、参与式教学,发挥学生主动精神,特别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,需要在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特点的基础上,为学生搭建创造平台,提升创新意识,砥砺创造思维。

《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