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
关于做笔记这件,好象上小学时就知道,但直到这几年才体验要做笔记的好处。记得以前经常听人说不动纸笔不读书,当时不为然,现在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。对于一本书,不管你再怎么进行精读,如果你不做笔记,过上几个月、几年你会忘一半以上,只保留主要的几个点。但有了笔记你就可以快速复习和回想,能把笔记上的要点跟内容做相连。同时笔记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,我现在看以前做的笔记,经常会发现当时看书这本书时的理解跟现在看,角度差上好多。
在做笔记时就是强迫自己思考哪些内容更重要一些,而这一步如果只是单纯的阅读,可能做不到。就拿我前几天看的《鲸鱼哲学》这本书来说 ,这本书可以总结成一句话,但反过来我如果直接把这句话总结出来,你看的时候,会觉得不以为然,看完就会忘。而我通过这句话和扩展开的要点,可以很容易把这句话跟整本书的内容结连接,然后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内容。
大家可以看看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?
文/杨绛
许多人说,钱锺书记忆力特强,过目不忘。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“神”。他只是好读书,肯下功夫,不仅读,还做笔记;不仅读一遍两遍,还会读三遍四遍,笔记上不断地添补。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,也不易遗忘。
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(Bo ……此处隐藏1466个字……的住所,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。
日札共二十三册、二千多页,分八百零二则。每一则只有数目,没有篇目。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,杂有大量外文,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。不论古今中外,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,到通俗的小说院本,以至村谣俚语,他都互相参考引证,融会贯通,而心有所得,但这点“心得”还待写成文章,才能成为他的著作。《管锥编》里,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,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。例如:《管锥编.楚辞洪兴祖补注》十八则,共九十五页,而日札里读《楚辞》的笔记一则,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;《管锥编.周易正义》二十七则,共一百零九页,而日札里读《周易》的笔记,只有一则,不足十二页;《管锥编.毛诗正义》六十则,共一百九十四页,而日札里读《毛诗》的笔记二则,不足十七页。
钟书在《管锥编》的序文中说:“……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,锥指管窥,先成一辑”、“初计此辑尚有《全唐文》等书五种,而多病意懒,不能急就。”读《全唐文》等书的心得,日札里都有。他曾对我说:“我至少还想写一篇《韩愈》、一篇《杜甫》。”这两篇,想是“不易理董者”,再加“多病意懒”,都没有写出来。日札里的心得,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。
这大量的中、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,钟书都“没用了”。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,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,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。我应当尽我所能,为有志读书求知者,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。
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,保留着手稿原貌,公之于众。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。但愿我这办法,“死者如生,生者无愧”。
杨绛敬序二○○一年五月四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