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数学《8、7、6加几》教案
教学目标
1.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,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、7、6加几的各种方法;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,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、7、6加几。
2.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、比较、抽象及概括能力、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。
3.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。
教学内容
教科书第103~104页8、7、6加几。
教学过程
创设情境,激发求知的欲望
(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,然后,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。)
1.教师创设情境:星期天上午,天气非常好,小文、小丽、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。他们来到公园门口,正要买门票,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。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?应该买多少张门票?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。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?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,好吗?
2.小组合作讨论。
3.小组汇报交流。
生1:我们是数的,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。
生2: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,第一次来了8个人,然后接着往下数,9、10、11、12、13,一共有13人。
生3: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,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,一共是13个人。
生4: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 ……此处隐藏470个字……程,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。
应用新知,解决问题
1.(课件出示)圈一圈,算一算。
2.(课件出示)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,又上来了7个人,这时车上有多少人?
3.(课件出示)小兔找家: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,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,学生做对后,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。
4.(课件出示)写算式。根据图中情景,写出算式,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。
课堂小结,画龙点睛(略)
教学设计说明
8、7、6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,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.认识,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、比较,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。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创设情境,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。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,初步体验凑十法。8加几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,都是用凑十的方法来解决,初步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。然后让学生直接看算式算出结果。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和以上的感知、体验、比较,学生会很自然地用凑十法来计算8、7、6加几的这些算式,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,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。然后设计8加9的计算,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,使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,同时进一步理解凑十的方法。最后,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,让学生应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,亲身体验用数学的乐趣。
采用买公园门票的情境导入新课,体现了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。学生学得有趣,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、动手操作,真正体验8、7、6加几的计算方法,再结合9加几的方法,逐步体会凑十法的算理,同时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思想。注意了巩固练习,使学生学得轻松、愉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