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言无言的初三作文
2012年10月11日,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为莫言。这消息在一夜之间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,每一个华人都为之高兴,为之激动,毕竟这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。我由衷地为莫言感到骄傲。
在我满怀期待地盼望着莫言作激昂的获奖感言时,我却发现,莫言先生却拒绝了记者,直到央视记者再三请求,他才接受了采访。
我从未看过莫言的作品,本以为这位老先生会是一个十分骄傲、性格古怪的作家,但在他首次出现在荧屏时,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发须稀少、神态平和的老伯伯。透过电视,我看见他的面色平和,没有丝毫因激动而变得红润的迹象,他的眼睛始终都是半睁的,几乎嘴角都不太扬起,只有当记者问他获奖后的感受时,他才会微微一笑。这就是我当时的感觉:那淡定的神态,仿佛世界大奖与他无关,光凭这一点便令人生敬。
从几分钟的交谈,我可以看出,莫言先生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。不爱张扬,甚至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名字,这又是让人敬佩的一处。
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莫言会如此谨慎,难道得诺贝尔奖不好吗?莫言非欲言,言多必失,无言显大智。近来,莫言所担忧的事情发生了,在社会、网络上,很多人仅凭他人的只言片语便说出了莫言的.名字,道出了莫言的品质,并在脑海中刻画出这个形象,只知道了诺贝尔奖的事,但他们之前很少读莫言作品,甚至可能没读过他的作品。“莫言”二字已成了社会上流传的一句口头禅,少有人真正懂莫言的感受、思想。甚至央视还报道了借莫言的名望进行欺诈的案件。
寡言的莫言在这半年里留给读者与观众大量沉默,莫言无言,无言,是生活的积淀,通过文字流露。莫言幼时生活在山东高密地区,当时那里的经济落后,人们生活很差,莫言充分感受到了老百姓生活的艰难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,还有最根本的企盼。他结合的多年军旅生涯,才定出一篇又一篇精美的小说、文章,在国际上享有盛誉。莫言先生他不在乎这些名誉,他的写作,仅仅是一种爱好、一种追求、一种理想,他更爱宁静的、诗意的生活,如今他获得了诺贝尔奖,他十分高兴,诺贝尔奖的获得并不是他写作的终点,他更欣赏文学作品的价值。这个“莫言”并非世人口中所念的“莫言”,那个莫言只是个名字,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名字,仅为一个噱头,甚至是一个可以谋利的工具。
莫言无言,是因为他明白,诺贝尔奖不只是颁给他个人,更是对中华语言文化的肯定与鼓励。诺贝尔奖颁发给中国人,不是让中国人去吹捧获奖者的伟大,更是鼓励中国人去创造更的这样的伟大,我们的目光不应单单停留在这个奖项上。而应该了解莫言的思想内涵,甚至也不要过多地接近莫言,这样很可能会影响莫言先生的生活。我们应当把更长远的目光投向广大青年作家,发掘他们身上像莫言一样的闪光点,因为莫言也是从默默无闻到鼎鼎大名。只有新一代作家才能创造更多奇迹,获得更多奖项。
莫言无言,他用深邃的思想,摒弃了社会的流言,而关心的青年的发展,关心社会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