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乡的粽子
家乡的端午有许多风俗和外地一样:裹粽子,把一张张粽叶里放上馅,有的放肉、有的放豆沙、还有的放蛋黄;挂艾草,把一株株晒干了的艾草挂在门上,可以“辟邪去妖”;喝雄黄酒,用雄黄酒在孩子们额头上画一个王字,这些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料,欢迎大家阅读!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!
篇一:奶奶知道我们喜欢吃她做的粽子,夏初,就开始着手准备了。
包粽子要有大芒叶,需要提前从山上摘回来晒干,用时在热水中泡几分钟就可以了,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,这是我们广宁人特别喜欢的。奶奶把糯米洗干净,倒上碱水,需要腌制十五分钟,在等待的时间里,奶奶给煮好的红豆加上了糖,扎粽子的竹篾也放在随手拿到的地方,一切准备就绪。
奶奶果然是个高手,一个个在她手里出产的粽子,大小均匀,形状一样,活生生的多胞胎粽子。我在一旁看着奶奶娴熟的手势,忍不住赞叹一番。奶奶说:“这个很容易做的,不信,你试试。”奶奶一说,我果然动了心,心里想:“这么简单的事情,应该难不倒我。”
奶奶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摆放芒叶,把糯米摊开,放红豆在中间,把粽子包扎好,那么简单的事情,我却做得手忙脚乱,粽子没有包扎好,糯米已经撒了一地。我有点泄气,奶奶安慰我说:“有些事情看似简单,如果不得法,同样会做不好的。慢慢学吧。”奶奶都这样说了,我能够放弃吗?我仔细观察着奶奶的动 ……此处隐藏1028个字……:
我的家乡是一个江南水乡,水好、土也好,所以盛产的东西都比较好,唯独这个粽子是最特别的。
关于粽子,在古代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呢,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: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河与汨罗江,死后被蛟龙所困,人们纷纷将粽子投入江中来驱赶蛟龙。所以,每当端午节时吃粽子也成了习俗了。
在我的家乡,村上几乎所有的妇女都会裹粽子,裹的还有模有样的,很好看。还有几个大一点儿的女孩子也会,虽然裹的七零八落的,但也是她们自己的一份儿心意。
包粽子的方法很简单,用棕叶把糯米裹好,在糯米中间放点儿肉就行了,再用绳子扎起来,一只粽子就完成了。重要的呢,应该是要烧的.入味,烧的好吃了。过上一段时间,一只只可口的粽子就出锅了。真是让人直流口水啊!
“谢大妈粽子”也是远近闻名的一个品牌了。通常,在卖粽子的地方都有挂着或者写着“谢大妈粽子”这几个字的。
我家乡的粽子虽然没有“谢大妈粽子”那样出名,但是,我可以保证,我家乡的粽子的味道绝对不会比“谢大妈粽子”差的。
异乡来的客人到我们那儿,我们也都会拿出我们乡村里出了名的粽子来招待他们的。他们也会对我们的粽子称赞道:“嗯,很好吃呀,很入味,不愧是出了名的。”每当听到这样的称赞时,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,甜蜜蜜的。
有时候,图个热闹、兴趣,妈妈会在粽子里放入各种各样的东西,比如说:硬币、辣椒、椰果、水果等等,有的是一样也没放的。如果吃到东西的话,无论是什么,就会说是中彩了,但没中彩的比较少。
家乡的粽子的味道是最独特的,也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