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放下的智慧》的阅读题及答案

时间:2023-08-10 16:35:13
《放下的智慧》的阅读题及答案

《放下的智慧》的阅读题及答案

放下的智慧中国文化以心性为一切价值之根源,心性就是本质的善念。因此,在人的日常心性中无不体现着他的世界观、价值观。所以涵养心性,使其圆满具足,这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。人之生命的价值,就体现在这一圆满具足的心性中,此即所谓“无待他求,当下即是”之人生境界。中国人以知进而不知退,为人生之危机。

这种人生智慧时时都在提醒我们与他人接触的时候,无论贵贱都应平等待之、一视同仁。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我是什么人,他是什么人;我是什么身份,他是什么身份,从而我应该怎么对待他,他应该怎么对待我。比如说,和与自己身份低的人接触,就首先端起一个在上位的架子,盛气凌人,颐指气使。对于陌生人拜访自己,不能首先怀疑人家有求于你,别有用心,从而形成一种沟通上的心理障碍,只有破除这些障碍,才能以真诚之心形成生命之直相照射。如果先有一概念的东西,就会成为人与人接触的障碍。这些概念包括我们预定的计划目标,用以联系人之抽象理想,用以衡量人之抽象标准、成见、习惯等。这些东西在我们希望与人有真实接触时,都应全部放下。只有把一切放下,我们才与人有发自内心生命的直相照射,直相肯定,从而有真实的了解。这件事说起来似乎容易,但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,必须有极深的修养才能做到。这种修养就是做人的坦荡和真诚。以诚待人,要将心比心,推己及人。这就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,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下持久的修炼的功夫。然后在与人的交往中才会真诚地待人,真正地了解别人。这 ……此处隐藏487个字……放下”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放下之后,可以使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更客观、更冷静、更深刻。研究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更从容、更超脱、更周全,更反复斟酌、集思广益,从而也使问题解决得更好。

节选自2014年10月《博览群书》,有删减)

6.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,正确的一项是

A.涵养心性,使自我圆满具足,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。

B.以诚待人,无论贵贱都平等待之、一视同仁,是做人的修养。

C.面对事情要成熟、沉稳、练达,即“拿得起,放得下”。

D.要体会、欣赏、涵泳当下即是、一切平等的人生境界和文化观念。

7.根据文意,下列说法不属于“放下的智慧”的一项是

A.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B.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C.千里捎书为一墙,让他几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

D.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
8.下列表述,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

A.人的心性中体现自我的世界观与价值观,因而心性成为一切价值的根源。

B.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中真诚待人,当我们遇到问题就会面对、超越并放下。

C.有了“放下”的智慧,达到了“放下”的境界,人就不会被事物所累,能够面对事情,又能超越于这些事情。

D.“放下”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,“放下”可以使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更客观、冷静、深刻,研究和思考解决问题更从容、超脱、周全。

试题答案:

二、(9分)

6.C

7.B

8.C

《《放下的智慧》的阅读题及答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